(一)指导思想
随着玻璃钢储罐等复合材料产业链上下游的相互延伸融合,未来玻璃钢储罐等复合材料作为一个行业整体,要形成统一的发展战略,即: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两化融合与绿色发展。积极提升玻璃钢储罐等复合材料生产技术的自动化水平,探索全行业生产与物流的智能化发展;稳步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水平,重点发展玻璃钢储罐等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带动纤维复合材料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整合;鼓励企业走专业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不断拓展玻璃钢储罐等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
(二)发展目标
积极进行产业链上下游两端的整合与提升,保持玻璃钢储罐等复合材料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其中:
鼓励大型池窑企业稳健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进行全球产能布局。在此基础上,将国内玻纤产量增速控制在较低水平上,国内玻纤及制品的出口比例控制在30%以内。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高性能热塑性玻璃纤维,以满足国内下游市场的发展需要。
积极进行玻璃钢储罐等复合材料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自动化生产工艺与装备的推广普及,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意识和能力。努力提升企业的应用研发与市场拓展能力,借助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积极扩大玻璃钢储罐制品、高性能复合材料制品的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
积极引导企业实施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大力发展玻纤制品深加工,扩大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在中高端应用领域的市场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水平。截止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达到5000亿,比“十二五”末翻一番。

(三)市场预期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逐步推向深水区,经济发展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注重提升消费需求和解决民生。而玻璃钢储罐等复合材料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并以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重点服务对象,必将随着国民经济的转型,获得快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国内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总需求约为650万吨。未来有望形成较大规模市场的领域包括:
电气绝缘市场:包括电子电器、电力设备、仪表控制等,规模约150万吨;
交通运输市场:包括汽车、船舶、轨道交通、飞行器等,规模约150万吨;
建筑工程市场:包括轻质住房、工业厂房、景观建筑、建筑卫浴、桥道铺装等,规模约100万吨;
水处理工程市场:包括市政管网、饮水工程、海洋工程等,规模约80万吨;
能源环保市场:包括风电、农村清洁能源、烟气处理等,规模约60万吨;
化工防腐市场:包括高压油气管道、化工储罐、食品等,规模约40万吨;
其它市场:体育休闲、现代农牧养殖、高端装备等,规模约70万吨。
受纤维复合材料市场需求的带动,国内玻璃纤维表观消费量也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预计到2020年,国内各类玻纤消费需求合计约310万吨。其中:
国内各类热固性复合材料市场,需求约110万吨;
国内各类热塑性复合材料市场,需求约115万吨;
国内电子覆铜板市场,需求约50万吨;
国内产业用纺织品市场,需求约35万吨;
此外,碳纤维、芳纶纤维等其它高性能纤维的市场需求,约为1万吨。
(四)发展重点
1、完善提升玻璃纤维池窑技术水平,注重玻纤市场应用研究与产品开发
“十三五”期间,要合理控制玻纤纱产能扩张,努力提升产品品质与档次水平,并根据下游应用研究与市场拓展情况,积极进行产品开发与产能结构调整优化,提高无氟无硼、高强、高模等高性能及耐碱、耐腐蚀、低介电等特种玻纤纱的产能比例。尤其是要配合下游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不断提升浸润剂自主研发与生产供应的能力,提高热塑性玻纤纱的产品种类和产能规模;要积极开展精细化管理,尤其是要通过智能化工厂建设,利用智能化生产与物流,来实现节能降耗和提质增效,并逐步转变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
2、大力发展玻璃纤维制品深加工,不断提升企业专业化、差异化经营能力
大型玻纤池窑企业具备原料和成本优势,适宜于规模化增强制品的生产和销售,但在积极扩大制品深加工生产规模的同时,企业要以下游复合材料转型发展和产品升级换代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增强用玻纤制品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满足下游中高端应用市场需求。
中小型玻纤生产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资源相对有限,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但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且生产灵活,随着时代进步和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客户越来越注重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就需要中小企业来不断开拓和经营。据统计,全球已有五千多个品种六万个规格,并以平均每年一千至一千五百个规格的速度递增。玻纤行业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模式,尤其适合中小企业的差异化发展。
3、提升复合材料生产企业的绿色发展意识,确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玻璃钢储罐等复合材料生产企业要积极应对能源资源成本不断提升、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劳动力日趋匮乏等问题,通过实施两化融合,提升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与物流水平,达到改善劳动环境、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与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绿色生产。同时,借助《中国制造2025》所明确的绿色制造发展战略,积极开拓绿色应用市场,稳步扩大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并实施复合材料生产——销售——回收终生负责制,解决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
4、重点发展热塑性玻璃钢储罐等复合材料,推动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要引进、消化吸收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成型技术及装备,克服一切阻力,建设行业示范线,提高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产品性能、生产效率和产品适应性。在积极做好GMT、LFT、LFT-D等成型工艺及装备的完善及推广基础上,集中力量做好连续纤维增强热塑复合材料(CFT)的拉挤、缠绕、压制成型工艺及装备研发,取得热塑性复合材料发展的重大技术突破。
要加大对热塑用玻璃纤维、碳纤维的研发和生产力度,与化工行业合作,确保优质的改性热塑增强原料供应,不断改善热塑性树脂体系,配合好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发展需要。
要在完善生产技术和提升产品性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热塑性玻璃钢储罐等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包括交通运输、电子电器、航空航天、新能源、基础设施、建筑、船艇、农业养殖、城市管网、医疗器械、体育休闲等,扩大市场规模。
5、积极扩大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
积极扩大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尤其是重点培育一批较大规模的应用市场。未来重点培育市场包括:
风电用复合材料
中国环境不断恶化促使对绿色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国家和区域的能源部署政策,包括下放风电项目审批权,出台补贴政策鼓励电网企业接纳风电,探索风电供热、风光互补并与火电打捆跨区域远距离外送,以及启动海上风电等,将带动风电行业稳健快速发展。
汽车用复合材料
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当前汽车轻量化的主要措施是采用轻质材料,包括轻质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尤其是纤维复合材料以其重量轻、抗冲击性好、成型周期短、可循环利用、设计自由度高等诸多优点,已被国外汽车工业证明为汽车轻量化的最好解决方法。
轻质建筑用复合材料
纤维复合材料由于其轻质高强的特性,其在制品轻量化、资源综合利用等人类减少碳排放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和潜力。轻质办公用房、节能厂房、活动板房、景观建筑、桥梁铺装等轻质建筑用复合材料,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电气绝缘用复合材料
随着全社会对于工业智能化的重视和发展,其对于电网建设、电气自动化控制,以及精密控制仪表需求也将不断的升级和扩大,带动相关复合材料制品发展。
农牧养殖用复合材料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发展现代农业和畜牧业成为当前热点。由于其涉及面广,非常值得进行相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和市场拓展。如畜牧养殖漏粪板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五)措施建议
1、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探索建立智能工厂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传统产业均要面临转型升级和结构性调整问题。对此,美国推行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 “工业4.0”战略,中国也已经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启动。玻璃钢储罐等复合材料行业必须积极主动迎接此次工业变革,尤其要借助工业智能化,实现行业转型发展。要加快推进两化融合,探索建立智能工厂。一方面是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控制,通过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工业机器人等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实现企业的智能化生产;另一方面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建设,整合物流资源,使需求方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实现企业的智能化物流。
2、积极开展玻璃钢储罐等重大工艺技术与装备突破
前我国在热塑性复合材料技术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十三五”期间要重点实施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工艺与装备的研究和突破。要联合上游玻璃纤维、热塑树脂,复合材料装备生产企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积极开展热塑性复合材料生产工艺与装备研究。尤其是要通过协同配合,积极探索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拉挤、缠绕及压制生产工艺,实现相关装备的国产化,突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发展瓶颈。
3、积极做好国内应用研究和市场拓展,开展差异化经营
要主动与下游应用行业的对接,跟进下游产业转型发展及其对纤维复合材料产品需求的不断升级。尤其是对于个性化需求较高的中高端客户,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其发展动向,做好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进而不断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水平,满足下游市场中高端及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差异化、专业化发展之路。
要更加重视应用研究,积极引导开展应用创新。纤维复合材料作为战略性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进代用材料,必将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应用。要主动引导,积极开展纤维复合材料在新领域内的应用创新,进而不断拓展新产品市场和发展空间。
引导不同类型企业根据自身优势和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经营。尤其是要引导中小企业走以专补全、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通过差异化经营,避开大企业的规模化竞争,避开其它企业的的同质化竞争,从而彻底甩开低成本竞争市场。同时通过专业化生产,中小企业也可赢得大企业的尊重和重视,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有力地支持和促进大企业发展。
4、做好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要解决好节能环保问题,实施清洁生产。重点做好包括玻璃球窑、玻璃纤维坩埚炉、玻璃纤维池窑、碳纤维碳化炉、纤维及织物烘干炉、复合材料固化炉等环节的节能降耗,不断研发和推广节能新工艺新技术。鼓励增加环保投入,力争实现废水、废气、废物零排放。
二是要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好原料、生产、运输等环节的成本控制,确保产品的利润空间。引导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改进装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优化营销渠道,实现生产与经营成本稳中有降。
5、提升标准体系,引导实施品牌化发展
积极建立和发展协会标准体系,提高现有标准体系的内在和应用性能指标,规范行业和市场秩序。加快新产品标准的制定出台,保障新产品开发与应用。努力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增强国际话语权。
重视企业标准,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化发展。以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为导向,将部分先进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杆,引导行业不断发展进步。
6、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和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在做好玻璃纤维行业准入管理制度贯彻落实的同时,在复合材料行业进行准入管理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制定和实施行业准入管理制度,有效地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增强企业的自律意识和行业大局观。
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并借助政府、行业、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坚决打击陶土玻璃纤维及其制品、陶土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坚决抵制低价竞标和恶性竞争,鼓励和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头表率作用,维护行业健康有序的竞争和发展秩序。
7、积极争取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增强行业协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意识,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争取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外部环境。具体包括:
协助政府部门做好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在做好行业发展规划编制的基础上,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行业发展进程,反映行业发展诉求,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产业转移与对接、科技立项、投融资、税负等各方面的政策制修订,解决行业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积极争取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要借助国家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力时机,促进纤维复合材料与上下游行业的对接,扩大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同时积极争取玻纤深加工制品的出口退税率,引导玻纤制品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积极争取纤维复合材料进出口税目税率的出台和完善,鼓励高附加值复合材料制品出口增长。
8、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
国内玻璃纤维纱、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钢储罐制品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与此同时,国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玻璃钢储罐等成本比较优势也已逐步消失。因此,未来国内产能将逐步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海外市场拓展将主要通过海外投资来实现。尤其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海外市场未来需求潜力巨大,纤维复合材料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获取更大发展空间。
为此,玻璃钢储罐等企业首先必须具备全球发展的战略眼光,对于全球经济及行业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和思考,并能够及时跟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准确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其次是要从能源、资源、市场、人文宗教、社会习俗等各方面入手,认真选择海外投资的重点目标国家。再次是要培养一批具备国际化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能够胜任玻璃钢储罐等行业海外投资项目的经营管理工作。